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寬吻鼠耳蝠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其餘不詳。 棲地分布:昔日曾分布於太平山、阿里山海拔 1500 公尺山區中;目前分佈中、高海拔山區,僅花蓮龍溪、苗栗縣鹿場、南投縣翠峰有零星發現記錄,甚少見。
知識 1: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其餘不詳。  棲地分布:昔日曾分布於太平山、阿里山海拔 1500 公尺山區中;目前分佈中、高海拔山區,僅花蓮龍溪、苗栗縣鹿場、南投縣翠峰有零星發現記錄,甚少見。"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寬吻鼠耳蝠
拉丁種小名: latirostris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獸類知識單元
學域-大分類: 動物-獸類
拉丁屬名: Myoti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寬吻鼠耳蝠
英文名: Submyotodon latirostris
描述:
頭體長3.5~ 4.1 公分,尾長3.2~4.3 公分,前臂長 3.2~3.7 公分,體重3~5公克。寬吻鼠耳蝠為台灣蝙蝠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也是台灣哺乳類中體重最輕的種類。耳殼突出,外緣有一明顯的缺刻;身體背部為黑色,腹部鼠灰色。前肢與掌指骨均特化伸長,連接皮膜形成雙翼,飛膜暗黑色;前肢僅拇指有爪,後肢具五趾,均有爪。齒式:門齒2/3,犬齒1/1,前臼齒3/3,臼齒3/3;總齒數= 38。

分布:
分布於中海拔1,500至3,000 公尺的山區森林中,尚稱普遍。</p>
作者: 鄭錫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rmosan Broad-muzzled Ba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Myotis latirostris (Kishida, 1932)
形態:
頭軀幹長約4公分,尾長3.2~3.4公分,前臂長3.3~3.4公分,體重3.3~4.8公克;體背黑色,腹面鼠灰色;齒式同渡瀨氏鼠耳蝠。
分布:
台灣特有種。
生態習性:
本種之分類地位仍有爭議,有人認為本種應為Myotis muricola之同種異名,但有人認為台灣並無Myotis Muricola分布。寬吻鼠耳蝠為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在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山區,是台灣已知體型最小的哺乳動物。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
蝙蝠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寬吻鼠耳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