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廣島和長崎核爆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roshima and Nagasaki Nuclear Explos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近結束時,在日本廣島(1954年8月6日)和長崎(同年8月9日)兩城市各投下一枚2噸級的原子彈,為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被燒毀、全部破壞和嚴重損害的建築物,分別佔廣島和長崎建築物總數的91.9%和36.1%。在廣島有68000人死亡、76000人受傷,死傷率為56.2%;在長崎有38000人死亡、21000人受傷,死傷率為34.0%。在爆心投影點1000米之內的傷亡人數,占總傷亡人數的95%,絕大部份為死者。在這個區域內,個別的沖擊波、光輻射和瞬時核輻射的量均足以造成死亡。50%的死者由某種燒傷所致。96%的死者死於20天之內,在1~3周內死亡者,多有合併輻射損傷。活存人員中70%遭沖擊傷,65%遭閃光及火焰燒傷,30%遭核輻射損傷。受1雷得(rad)以上劑量照射且存活之44471人,惡性腫瘤的發生率隨照射劑量的增高而增加,受50-100雷得以上的劑量照射的存活人,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明顯的增加。白血病、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的發生率均與受照劑量有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廣島和長崎核爆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