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ㄚㄑㄧㄢㄧㄣˇㄖㄨˊ:「ㄊㄨㄛㄌㄚ」、「ㄊㄨㄛㄔㄜ」。
  2. ㄧㄢˊㄔˊㄖㄨˊ:「ㄊㄨㄛㄧㄢˊ」、「ㄊㄨㄛㄕˊㄐㄧㄢ」。
  3. ㄆㄞㄊㄨㄛㄩㄝㄏㄨㄟˋㄊㄢˊㄌㄧㄢˋㄞˋㄖㄨˊ:「ㄊㄚㄅㄨˋㄒㄧㄤˇㄖㄤˋㄖㄣˊㄐㄧㄚㄉㄠˋㄊㄚ˙ㄇㄣㄔㄨㄑㄩˋㄆㄞㄊㄨㄛ。」
  4. ㄔㄨㄟˊ˙ㄓㄜㄖㄨˊ:「ㄊㄚㄊㄨㄛ˙ㄓㄜㄌㄧㄤˇㄊㄧㄠˊㄅㄧㄢˋ˙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ō
解釋:
  1. 牽拉,一般指拉著較重的物體。
    【例】拖拉、拖車、拖小孩 ◎
  2. 垂著,在身體後面搭著。
    【例】她拖著兩條辮子。
  3. 拉著物體使挨著另一物體的表面移動。
    【例】拖地、長擺拖地、以拖把拖地
  4. 延遲擱置。
    【例】拖延、拖時間、拖拖拉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ō
解釋:
[動]
1.牽拉。如:「拖拽」、「拖人下水」、「火車頭後面拖著十節車箱。」
2.垂著、搭著。如:「拖著兩條大辮子。」唐.溫庭筠〈張靜婉採蓮歌〉:「蘭膏墜髮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雲。」
3.延宕。如:「拖延」、「拖時間」、「拖拖拉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ua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拖曳而行,足不離地的樣子。
  2. [[動] ] 推託。
  3. [[動] ] 延遲、延宕。
  4. [[動] ] 茍延殘喘。
  5. [[量] ] 計算成堆、成群的人或物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