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ㄟˇㄈㄣˋㄉㄨㄛㄏㄢˊㄧㄡˇㄕㄨㄟˇㄈㄣˋ˙ㄉㄜㄩˇㄍㄢ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ㄉㄨˋ」、「ㄔㄠˊ」、「ㄇㄠˊㄐㄧㄣ」、「ㄉㄚㄉㄚ」。
  2. ㄓㄢㄉㄠˋㄕㄨㄟˇㄖㄨˊ:「ㄌㄧㄣˊ」、「ㄅㄧㄝˊㄅㄚˇㄈㄨˊㄋㄨㄥˋ˙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溼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解釋:
  1. 水分多、含有水分的。與乾相對。
    【例】洗完臉後,請將溼毛巾擰乾。
  2. 沾水、沾潤。
    【例】突然下大雨,使得他全身都溼透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解釋:
[形]
水分多、含有水分的。如:「把溼毛巾擰乾。」宋.姜夔〈昔遊〉詩:「燎茅烘溼衣,客有見留者。」
[動]
沾水、沾潤。如:「淚溼衣襟」、「全身溼透」。
[名]
中醫六淫之一。因溼氣過大,阻滯氣的活動而致病,流行於長夏。如:「溼毒」、「風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含有微量水分而覺得潮溼不乾爽。
  2. [[動] ] 變潮溼。
  3. [[動] ] 將布、紙等物品沾水。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