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燒綠石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燒綠石是在1826年命名,由於一些標本在灼燒時會轉為綠色,因而得名。晶體以八面體居多,硬度介於5到5.5之間,顏色從褐色、黃褐色到黑色,比重達4.45。此種礦物主要產於碳酸岩(carbonatite)、霞石正長岩(nepheline syenite)及鹼性正長岩體中的偉晶花崗岩內,常與磷灰石、霓石、鈉長石、鋯石、鈣鈦礦(Perovskite)等礦物共生。它可提取鈮(Nb)、鉭(Ta)和放射性元素,為鈮元素最重要的礦源。
知識 1:
4.45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燒綠石
化學成分: (Na,Ca)<sub>2</sub>Nb<sub>2</sub>O<sub>6</sub>(OH,F)‧nH<sub>2</sub>O
國外產地: 挪威的Fredricksvarn和Laurvik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氧化物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