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獨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ㄢㄉㄨˊㄧˊ˙ㄍㄜㄉㄨˊㄗˋㄖㄨˊ:「ㄉㄨˊㄔㄤˋ」、「ㄉㄨˊㄕㄣ」、「ㄉㄨˊㄔㄨˇ」、「ㄉㄨˊㄨˊㄦˋ」、「ㄉㄨˊㄇㄣˊㄉㄨˊㄩㄢˋ」。
  2. ㄓˇㄖㄨˊ:「ㄅㄨˋㄉㄨˊ」、「ㄉㄚˋㄏㄨㄛˇㄉㄡㄗㄢˋㄔㄥˊㄉㄨˊㄊㄚㄈㄢˇㄉㄨㄟˋ。」
  3. ㄊㄜˋㄧˋ˙ㄉㄜㄖㄨˊ:「ㄉㄨˊㄔㄨㄒㄧㄣㄘㄞˊ」、「ㄊㄜˋㄌㄧˋㄉㄨˊㄒㄧㄥˊ」。
  4. ㄓㄨㄢㄉㄨㄢˋㄖㄨˊ:「ㄉㄨˊㄘㄞˊ」、「ㄉㄨˊㄈㄨ」、「ㄉㄨˊㄉㄨㄢˋㄉㄨˊㄒ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單個的、單一的、一個人的。
    【例】獨子、獨奏、獨木橋
  2. 僅、但、唯、只。
    【例】唯獨、不獨、獨善其身
  3. 老而無子。
    【例】鰥寡孤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孤單的、單一的。如:「獨子」、「獨木」。《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僕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
[副]
1.僅、但、唯、只。如:「獨善其身」。《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偏偏。《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古辭.孤兒行》:「孤子遇生,命獨當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
3.一個人的。如:「獨奏」。唐.杜甫〈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4.專斷、一意孤行。如:「獨斷」、「獨裁」。
[名]
1.老而無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恤鰥寡,存孤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縱教血染鵑紅,彼蒼不念煢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a̍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