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ˋ˙ㄉㄜㄉㄧˋㄐㄧㄡˇㄨㄟˋ
  2. ㄕˊㄔㄣˊㄇㄧㄥˊㄩㄝㄒㄧㄚˋㄨˇㄙㄢㄉㄧㄢˇㄓˋㄨˇㄉㄧㄢˇㄖㄨˊ:「ㄕㄣㄕˊ」。
  3. ㄔㄣˊㄕㄨˋㄅㄧㄠˇㄇㄧㄥˊㄖㄨˊ:「ㄕㄣㄑㄧㄥˇ」、「ㄕㄣㄇㄧㄥˊ」、「ㄕㄣㄙㄨˋ」、「ㄕㄣㄩㄢ」、「ㄙㄢㄌㄧㄥˋㄨˇㄕㄣ」。
  4. ㄎㄨㄛˋㄔㄨㄥㄧㄢˊㄓㄢˇㄖㄨˊ:「ㄧㄣˇㄕㄣ」。
  5. ㄗㄜˊㄅㄟˋㄖㄨˊ:「ㄕㄣㄔˋ」、「ㄕㄣㄐㄧㄝˋ」。
  6.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解釋:
  1. 陳述、表明。
    【例】申訴、重申舊令
  2. 地支的第九位。
  3.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解釋:
[動]
1.陳述、說明。如:「申訴」。《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2.舒展。通「伸」。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
[名]
1.地支的第九位。
2.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3.國名。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4.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副]
再、重複。《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地支的第九位。
  2. [[動] ] 陳訴、表白、告狀。
音讀: Si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