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桓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 kuān
解釋:
人名。字次公,西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治公羊春秋,宣帝時舉為郎,博通善文。著《鹽鐵論》十六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桓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井敏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桓寬字次公,西漢汝南人;宣帝時舉為郎,官至廬江太守丞。班固在〔漢書〕中讚其學識淵博,寫作才華出眾,著有〔鹽鐵論〕一書,顏師古注曰:「孝昭時,丞相御史與諸賢良文學論鹽鐵事,寬撰之。」寬研習〔春秋〕公羊學,是一位正統儒生,於〔鹽鐵論〕中,以儒家的思想觀念為主,頌讚賢良文學,貶抑御史大夫、御史、丞相史。從書中可得知他的中心思想,同時本書是依據會議的紀錄材料,採用對話形式編述,客觀地保存了雙方的發言,所以〔鹽鐵論〕能真實反映當時會議的本來面貌。
  班書傳贊曰:「所謂鹽鐵者,起始元中,徵文學賢良問以治亂,皆對願罷郡國鹽鐵酒榷均輸,務本抑末,毋與天下爭利,然後教化可興。」寬認為治理百姓,要用道德引導,不能以財利引誘,鹽鐵官營政策與民爭利,敗壞風氣;治理國家,應以農業為根本,抑制工商業,鹽鐵官營等措施激起人逐利之心,使百姓「趨末者眾」,破壞了農業生產;此外對待匈奴,應以仁義感化,以道德安撫,不應訴諸武力,今興兵屯戍,借鹽鐵官營等措施籌措軍費,絕非良策;實行均輸、平準,官吏胡作非為,百姓深受其苦,故主張將鹽鐵官營政策一概廢除。
  桓寬於書中表達了對鹽鐵會議論爭雙方的看法;他站在儒家的立場上,頌揚崇尚仁德的賢良文學,貶抑以政府觀點為出發的御史大夫一方。他稱賢良文學為「智者」、「仁者」,但對桑弘羊則是持否定的態度。另外,對於田千秋閉口不言,以求見容於世的做法,表達了他的不滿。至於對丞相史和御史,則視他們為才短識淺之人、阿諛奉迎之徒,給予嚴厲的譴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桓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