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痕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ㄤㄅㄚㄖㄨˊ:「ㄉㄠㄏㄣˊ」、「ㄕㄤㄏㄣˊ」。
  2. ㄅㄧˇㄩˋㄕˋㄨˋㄌㄧㄡˊㄒㄧㄚˋ˙ㄉㄜㄧㄣˋㄐㄧㄖㄨˊ:「ㄇㄛˋㄏㄣˊ」、「ㄌㄟˋㄏㄣˊ」、「ㄊㄞˊㄏ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én
解釋:
  1. 傷疤。
    【例】傷痕、刀痕
  2. 比喻事物留下的印跡。
    【例】淚痕、苔痕、墨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én
解釋:
[名]
1.傷疤。如:「傷痕」。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三國演義》第六八回:「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具言戰鬥被傷之狀。」
2.事物留下的印跡。如:「水痕」、「苔痕」、「墨痕」。唐.杜甫〈月夜〉詩:「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宋.蘇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û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線狀的印跡。
  2. [[量] ] 計算痕跡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