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累積發生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CI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世代族群的人,經過某段觀察時間後,發生某疾病的人口佔該世代族群人口總數的百分比,稱為累積發生率。這是假定在一段觀察期間內(t1→t2),世代族群中,除了得某疾病外,沒人死於其它疾病,則該族群之累積發生率(CIRt1-t2)為:
  △CIRt1→t2=|Pt2-Pt1|/Pt1=1-exp〔-Σ(Idt)×△t〕
  Pt2:觀察結束時(t2)的族群人口數
  pt1:觀察開始時(t1)的族群人口數
  ID:發生密度(incidence density)
  當觀察期間愈短或所觀察的疾病為稀有疾病時,累積發生率會接近發生率,可用以估計發生率。而且當疾病發生率很小時,累積發生率幾乎等於各年齡層發生率乘以年齡層距之總和[CIRt1-t2=(IDt)×t]。同時,累積發生率已具有標準化的意義,可直接與其它同時段累積發生率作比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累積發生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