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胚胎毒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mbryotoxic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外來化合物在無明顯母體毒性的劑量時,對胚胎或胎兒產生的損害。胚胎毒性表明該物質可通過胎盤屏障影響胚胎或胎兒的發育。胚胎毒性包括:1.胚胎死亡(子宮內死亡),在胚胎毒物的作用下,受精卵可能在未著床前死亡,或著床後胚胎發育到一定階段就死亡,然後被吸收(早期死亡)或成為死胎(晚期死亡)。2.畸形(malformation),指永久性的形態結構異常,包括外觀、內臟和骨骼畸形。畸形起源于結構發育的偏差,有的畸形危及機體生存(如腦小畸形或無腦畸形),有的只影響正常功能(如多趾、缺趾、兔唇等)。3.生長遲緩(growth retardation),能引起胚胎死亡和畸形的胚胎毒物多數能引起生長遲緩。局部性的生長遲緩可視為畸形(如小眼畸形)。4.功能不全(functional defects),包括生物化學、免疫學和中樞神經系統等的功能缺陷。功能不全在出生時常不被覺察,要在數月或更長時間後才顯示出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胚胎毒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