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腹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ㄟˋㄩˊㄒㄩㄥㄑㄧㄤㄩˇㄍㄨˇㄆㄢˊㄐㄧㄢ˙ㄉㄜㄅㄨˋㄨㄟˋㄙㄨˊㄔㄥㄨㄟˊㄉㄨˋ˙ㄗ」。ㄖㄨˊ:「ㄈㄨˋㄊㄨㄥˋ」、「ㄆㄥˇㄈㄨˋㄉㄚˋㄒㄧㄠˋ」。
  2. ㄅㄧˇㄩˋㄋㄟˋㄒㄧㄣㄖㄨˊ:「ㄈㄨˋㄢˋ」、「ㄊㄨㄟㄒㄧㄣㄓˋㄈㄨˋ」、「ㄎㄡˇㄇㄧˋㄈㄨˋㄐㄧㄢˋ」。
  3. ㄈㄢˋㄓˇㄓㄨㄥㄒㄧㄣㄅㄨˋㄨㄟˋㄖㄨˊ:「ㄈㄨˋㄉㄧˋ」、「ㄆㄧㄥˊㄈㄨˋ」、「ㄕㄢㄈㄨˋ」。
  4. ㄐㄧㄝˋㄓˇㄑㄧㄢˊㄇㄧㄢˋㄖㄨˊ:「ㄈㄨˋㄅㄟˋㄕㄡˋㄉ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位於胸腔與骨盤間的部位,俗稱為「肚子」。
    【例】腹痛、捧腹大笑 ◎
  2. 泛指中心部位。
    【例】瓶腹、山腹
  3. 比喻內心深處。
    【例】推心置腹、口蜜腹劍
  4. 借指前面。
    【例】腹背受敵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厚。《說文解字.肉部》:「腹,厚也。」《禮記.月令》:「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
[名]
1.指動物的胸腔與骨盤之間的部位,俗稱為「肚子」。如:「果腹」、「捧腹大笑」。
2.泛稱中心部位。如:「山腹」、「瓶腹」。唐.杜甫〈南池〉詩:「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
3.比喻內心深處。如:「推心置腹」、「口蜜腹劍」。
4.正面、前面。《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國世家.南唐世家》:「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
5.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腹擊。
[動]
懷抱。《詩經.小雅.蓼莪》:「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肚子。
  2. [[名] ] 物體的中間部位。
  3. [[名] ] 內容、容納的東西。
音讀: h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