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袋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rsupial Mol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Notoryctes typhlops (Stirling, 1889)
形態:
頭軀幹長9~18公分,尾長1.2~2.6公分,雌獸體重40.5~66公克;毛短而絨,有金屬光澤,背部為白到粉肉桂色。
分布:
西澳北部與中東,北領地南部與南澳西部。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靠近溪流的乾灌叢或相思樹林,穴居程度不如鼴鼠,地道較短,較常將土推至地表,淺地道約在地下8公分處,但垂直向下挖掘時也可達2.5公尺深,在地表常會留下由兩隻後腳和尾經過的3條痕跡;獨居型,白天或夜間都會活動,食物包括昆蟲幼蟲、蟻、蚯蚓、種子等;11月有生殖記錄,一胎1~2隻,由於數量稀少,屬於瀕臨絕種物種。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袋鼴目(Order Notoryctemorphia)
科:
袋鼴科(Family Notoryct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袋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