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際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ㄢㄐㄧㄝˋㄖㄨˊ:「ㄕㄨㄟˇㄐㄧˋ」、「ㄅㄧㄢㄐㄧˋ」、「ㄊㄧㄢㄐㄧˋ」、「ㄧˊㄨㄤˋㄨˊㄐㄧˋ」。
  2. ㄑㄧㄢˊㄏㄡˋㄐㄧㄠㄐㄧㄝㄕˊㄖㄨˊ:「ㄔㄨㄣㄒㄧㄚˋㄐㄧˋ」、「ㄐㄧㄢˋㄒㄧㄠˋㄐㄧˋ」、「ㄨㄟˊㄐㄧˊㄐㄧˋ」。
  3. ㄅㄧˇㄘˇㄐㄧㄢㄖㄨˊ:「ㄖㄣˊㄐㄧˋ」、「ㄒㄧㄠˋㄐㄧˋ」、「ㄍㄨㄛˊㄐㄧˋ」。
  4. ㄐㄧㄏㄨㄟˋㄗㄠㄩˋㄖㄨˊ:「ㄐㄧˋㄩˋ」。
  5. ㄐㄧㄠㄐㄧㄝㄏㄨㄟˋㄏㄜˊㄖㄨˊ:「ㄐㄧㄠㄐㄧˋ」、「ㄈㄥㄩㄣˊㄐㄧˋㄏ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邊、畔。
    【例】水際、邊際、一望無際
  2. 彼此之間。
    【例】人際、國際、校際
  3. 交接、會合。
    【例】風雲際會
  4. 中間、裡面。
    【例】腦際
  5. 當、值、逢。
    【例】際此佳日
  6. 前後交接之時。指在其間、在當時。
    【例】正要出門之際,天下起雨來了。
  7. 機會、遭遇。
    【例】人生際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邊、畔。如:「水際」、「邊際」、「一望無際」。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前後交接之時。指在其間、在當時。《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3.彼此之間。如:「人際」、「國際」、「星際」、「校際」。
4.中間、裡面。如:「腦際」。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5.機會、遭遇。如:「際遇」。
[動]
1.交接、會合。如:「風雲際會」。《易經.泰卦.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2.當、值、逢。如:「際此危難」、「際此佳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è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