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離岸沙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ffshore Barrier Sand-ba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離岸沙洲為由波浪及潮流作用所形成,和海岸大致平行的離岸沙體。和陸地之間有潟湖或潮汐灘地相隔。整個系統可包括潟湖(lagoon)、潮流通道(tidal inlet)、沙洲本體以及水下三角洲(tidal delta)等部份。離岸沙洲和堰洲島之差異主要在於規模之大小,堰洲島規模較大,甚至可供小形城市發展。但在不穩定的沙洲上進行都市開發,遇惡劣風暴往往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
  離岸沙洲的外型受潮汐及波浪的雙重影響,多發生在微潮差(潮差小於2米)及中潮差(潮差2至4米)的海岸。在中等波能(平均波高1~2米)的條件下,潮差越大則沙洲外型越趨向短胖、反之則趨向細長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離岸沙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