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飽和溶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turated Dissolved Oxyge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水體中可溶解最大氧氣量稱為飽和溶氧。依亨利定律(Henry's law)液體溶氧量和氧氣在氣相之分壓呈正比。而比例常數,亨利定律常數,則和溫度及液體所含鹽類有關,溫度愈高,氧氣溶解量愈少,含鹽類愈多,因鹽析作用(salting out)也使氣體溶解度減少。
  在廢水生物處理法,經常要曝氣以維持水中溶氧。依雙膜理論 (two-film theory),氧氣傳輸速率和飽和溶氧與水中瞬間溶氧差值、氣液接觸面積及氧質傳係數有關。為了提昇傳氧效率,利用純氧或富氧曝氣,提高氧在氣相分壓使飽和溶氧提高,或使用小孔隙的曝氣設備,增大氣液接觸表面積,使傳氧效率提昇。此外,高程對飽和溶氧值亦有顯著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飽和溶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