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咆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ㄋㄨˋㄏㄡˇㄖㄨˊ:「ㄆㄠˊㄋㄨˋ」、「ㄆㄠˊㄒ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áo
解釋:
  1. 野獸怒吼。
    【例】咆怒、咆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áo
解釋:
[動]
野獸怒吼。《淮南子.覽冥》:「熊羆匍匐邱山磛巖,虎豹襲穴而不敢咆。」唐.杜甫〈課伐木〉詩:「空荒咆熊羆,乳獸待人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野獸吼叫。《說文解字.口部》:「咆,嗥也。」《玉篇.口部》:「咆,咆哮。」《淮南子.覽冥》:「熊羆匍匐邱山磛巖,虎豹襲穴而不敢咆。」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唐.杜甫〈課伐木〉詩:「空荒咆熊羆,乳獸待人肉。」

2. 「咆勃」:氣勢威猛。晉.潘岳〈西征賦〉:「出申威於河外,何猛氣之咆勃。」《南史.卷三八.列傳.柳元景》:「馳入賊陣,猛氣咆勃,所向無前,當其鋒者,無不應刃而倒。」

注音: ㄆ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