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韞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n
解釋:
  1. 包藏、蘊含。
    【例】韞聖、韞玉懷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n
解釋:
[動]
包藏、蘊含。《文選.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傳.序》:「自古材賢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ㄣˋ

包藏、蘊含。如:「韞櫝待價」、「韜光韞玉」。《集韻.上聲.隱韻》:「韞,藏也。」《字彙.韋部》:「韞,包藏也。」《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㈡ㄨㄣ

1. 衣服內層。《玉篇.韋部》:「韞,裡也。」

2. 赤黃相雜之色。《玉篇.韋部》:「韞,赤黃間色也。」

3. 赤色。《廣韻.平聲.魂韻》:「韞,赤色。」

注音: ㈠ㄩㄣˋ ㈡ㄨ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韞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