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蓰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古書上的一種草。《集韻.上聲.紙韻》:「蓰,艸名。」
2.五倍。《集韻.上聲.紙韻》:「五倍曰蓰。」《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或相什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草名。《玉篇.艸部》:「蓰,蓰草也。」《集韻.上聲.紙韻》:「蓰,艸名。」

2. 五倍之數。《集韻.上聲.紙韻》:「物數也。五倍曰蓰。」《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或相什佰。」《宋史.卷一五八.選舉志四》「凡皆棄法用例,法不能束而例日益繁,苟不裁之,將又倍蓰而未可計也。」清.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以今所睹國維人表,視昔十不得二三,而民窮財盡,又倍蓰而無算矣。」

注音: ㄒ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