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韙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解釋:
  1. 對、是。
    【例】不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解釋:
[名]
對、是。《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漢書.卷一○○.敘傳下》:「亡德不報,爰存二代,宰相外戚,昭韙見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對、是。《說文解字.是部》:「韙,是也。」《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漢書.卷一○○.敘傳下》:「亡德不報,爰存二代,宰相外戚,昭韙見戒。」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正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

注音: ㄨ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