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印度絲鰺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印度絲鰺
英文名: Alectis indica
描述:
幼時體甚側扁而高,體長與體高約等長,略呈菱形;隨著年齡的成長,魚體逐漸向後延長,最大體長可達165公分;頭高大於頭長,使得頭背部輪廓明顯陡斜。脂性眼瞼不發達。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21~26枝。側線直走部起於第二背鰭第9~10鰭條的下方,直走部後半部具有弱的稜鱗。第一背鰭在小魚時有6~7硬棘,隨成長而逐漸退化;幼魚時,第二背鰭、腹鰭和臀鰭前方數鰭條延長如絲狀,隨著成長而逐漸變短。體銀色,背側較深;幼魚體側具4~5條弧形黑色橫帶,隨成長而逐漸消失。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印度洋沿岸起,東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海域。台灣各沿海可見其蹤跡,是常見之魚類。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