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暇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暇,空閒。給,供給。目暇給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變化太快,眼睛來及觀看。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書後又一紙〉:「見其揚翬振彩,倏往倏來,目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已。」也作「目暇接」。
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任何意見。《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沈中堂又問他們抵制的法子。有人說:『應該上個摺子,准他們考差。凡是本衙門差使,都准派。』又有人說:『這個翰林,祇能算做頂帶榮身,能按資升轉。』沈中堂聽了置可否。」也作「未置可否」。
參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亂整齊。《文明小史》第三回:「免就有點七零八落,參差齊。」
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求甚解。」後多指學習或工作的態度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深入理解。《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處事待人態度得體,傲慢、卑屈,恰到好處。也作「卑」、「卑」。
樹欲靜而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想要靜止,風卻停地颳動它的枝葉。語出《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止,子欲養而親待也。」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止,子欲養而親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七齣:「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止,子欲養而親在。』」也作「樹欲靜而風寧」、「樹欲息而風停」。
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蜀漢亡後,後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設宴待禪,作蜀漢故技於前,禪樂在其中,司馬昭因而問禪:「是否思蜀?」禪答:「此間樂,思蜀。」典出《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後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如:「拉斯維加斯為美國的觀光勝地,常使觀光客流連忘返,樂思蜀。」
放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隨便,受約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平時與一班好朋友,只以詩酒娛心,或以山水縱目,放蕩羈。」《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紳筱庵既說明尸諫,他的為人,平時雖放蕩羈,然而看他前天那副忠義樣子,決計是說著玩玩的。」也作「放浪羈」。
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獨孤及》:「然則多聞闕疑,恥下問,聖人之心也。」《老殘遊記》第七回:「閣下既恥下問,弟先須請宗旨何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忮,嫉妒。求指嫉妒,貪得。語出《詩經.邶風.雄雉》:「求,何用臧?」後來多用來形容淡泊無求,做非分之事的處世態度。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求者,明達之用心。」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