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25 ms
共 14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禹時,以九州貢金所鑄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寶器。周德衰,九鼎乃沒於泗水彭城下。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
2.比喻分量極重。如:「一言九鼎」。宋.黃庭堅〈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詩:「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
|
九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帝王的妃子。歷代均有此制,然名稱不盡相同。如唐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
2.職官名。周制宮中的女官,掌婦學之法。見《周禮.天官冢宰.九嬪》。
|
重九登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在陰曆九月九日佩帶茱萸爬登高山,飲菊花酒,以為能消災避害。見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九日登高》。也稱為「重陽登高」。
|
九世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齊哀公因紀侯進讒言,被周天子處死,九世之後,齊襄公終於消滅紀國,為先祖報仇之事。見《公羊傳.莊公四年》。後比喻歷時長久,不共戴天的仇恨。如:「以色列和鄰近各國的九世之仇,使中東地區成為隨時會引爆的火藥庫。」
|
九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代的樂曲。《楚辭.屈原.離騷》:「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漢.王逸.注:「九辯,九歌,禹樂也。」
2.《楚辭》篇名。王逸以為乃屈原弟子宋玉憫其師忠而遭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
|
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訴狀或供詞進了衙門,就無法撤出或更改。《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我見他說的話離了母,我恐怕他後來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寫個稟帖給我做了馮據,使他改不得口,只這他自己的狀子上好些別腳。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哩!」
|
九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天子優禮大臣,所賜與的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弓矢、鈇鉞、秬鬯等九種物品。《三國演義》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紅梅記》第二四齣:「我為一朝臣宰,禮絕百寮,恩加九錫,封祖蔭孫,富貴已極。」
|
九鼎一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言九鼎」。見「一言九鼎」條。01.《人中畫.風流配.第一回》:「老師九鼎一言,即納吉問名不逾。於此門生傳示司馬,使他靜守甥舍,以待乘龍可也。」
|
十米九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十分貧窮。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拚著個十米九糠,問甚麼兩婦三妻?受了些萬苦千辛,我著人頭上氣忍,不枉了一世做郎君。」
|
九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兩是指大宰使君民和協獲得民心的九種方法。其出〔周禮〕。〔周禮.天宮.大宰〕云:「(大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長,以貴得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藪,以富得民。」鄭眾〔注〕云:「主,謂公、卿、大夫,世世食采不絕,民稅薄利之。」鄭玄〔注〕云:「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繫,聯綴也。牧,州長也。九州各有封域,以居民也。長,諸侯也,一邦之貴,民所仰也。師,諸侯師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諸侯保氏,有六藝以教民者。宗,繼別為大宗,牧族者。利,讀如「上思利民」之「利」,謂以政教利之。吏,小吏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