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8.84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代儒-熊十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哲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出生於在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鄉間(今黃岡市團風縣上巴河鎮熊坳村張家灣)的一個貧苦農家。受到維新派影響,萌發革命之志。1906年,加入日知會。武昌起義後,曾任湖北都督府參謀。後慨然棄政向學,以探討人生的本質、增進國民的道德為己任。1922年在南京從歐陽竟無學佛教唯識學,並和柳詒徵、湯用彤等人交遊。後逐漸離開佛教唯識學,形成自己的一套觀點。抗戰時期,繼續著述講學。抗戰末期出版的《新唯識論》語體文本和《讀經示要》是他的思想成熟、體系完成的標誌。1949年後,繼續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著有《原儒》、《體用論》、《明心篇》等。1968年5月23日在...
教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紛爭所引起的戰爭。如十六、十七世紀歐洲教改革後,西班牙國王派遣無敵艦隊征英之役,其藉口便是捍衛舊教,討伐新教。三十年戰爭更為慘烈,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壓迫境內新教活動,遂由內戰演變成國際性戰爭,所幸戰後各國簽訂條約,確立了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並承認各新教教派的獨立地位。
彥(1768-181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彥,清代學者、藏書家。本名慶,字積卿,一字周生,浙江德清人。生於乾隆33年(1768),9歲能讀經史,善屬文。性孝友,慎交游,體弱而神理澄淡,見之者皆肅敬之。嘉慶4年(1799)舉進士,與張惠言,王引之等同榜。主考官為阮元,重其學術行誼,以女嫁之。旋授兵部主事,就官二月,即以親老辭歸,居杭州,杜門不出,以讀書治學為事。嘗告其子弟曰:「讀書人第一須使此心正大光明,澄清如止水,無絲毫苟且曲私不可對人處。」故名其讀書之所為鑑止水齋。其學問務求大經大義,而不囿於考證訓話,然其考證亦往往有前人未發之創見,如考證周禮五廟之制,以為桃廟仍可遷移;訂正漢書「禹貢三江」之誤;又指出戴震、段玉裁等「轉注...
廟丘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室變為廢墟。比喻國家衰敗滅亡。元.施惠《幽閨記》第四齣:「城市中喧喧嚷嚷,村野間哭哭啼啼,可惜車駕奔馳,生民塗炭,廟丘墟。」清.鄭燮〈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以及廟丘墟,關山勞戍之苦,宛然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技藝超群,為人所推崇的大匠。比喻能陶冶群才,為眾望所歸的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揖讓之與干戈,文德之與武功,莫不匠陶鈞,而群才緝熙。」《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唐以詩取士,而詩之匠必推李杜。」
天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創,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稱為「天台」。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故也稱為「法華」。強調止觀雙修的原則,發明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時八教判釋整體佛法。在傳承系譜上,尊龍樹為初祖,以北齊慧文為二祖,慧思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來,代代相傳。十一世紀初,因爭論智顗《金光明玄義廣本》的真偽,分為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傳者都是山家派。
清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1711~1799)清世第四子,建元乾隆。自稱「十全老人」。乾隆在位期間,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獎勵墾荒,興修水利,為清朝帶來繁榮昌盛之勢。主持纂修《四庫全書》。卒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享年八十八歲,葬於河北裕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族的臣子。《國語.魯語下》:「男女之饗,不及臣。」
2.為世所仰的臣子。《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贊曰》:「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臣。」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臣遺像肅清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代王都。因周為天下所,所以王都所在之處,如豐、鎬、雒邑皆稱為「周」。
2.周王朝。《詩經.小雅.正月》:「赫赫周,褒姒滅之。」《文選.韋孟.諷諫》:「五服崩離,周以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文學成就而為人敬仰的人。《晉書.卷五四.陸雲傳》:「百代文,一人而已。」
2.清代學政的別稱。參見「學政」條。《聊齋志異.卷一一.書痴》:「每文臨試,輒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