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9.98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宋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1048~1085)名頊。在位十八年。英之子。即位後,有恢復河朔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勵精圖治,惜以急於求成致敗,又欲取西羌不果,飲恨而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12~1885)字季高,清湖南湘陰人。為平定太平天國之功臣,封一等伯,後為陝甘總督,平定陝甘及天山南北路,晉封二等恪靖侯,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卒諡文襄。著有《盾鼻餘瀋》等。
清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1677~1735)康熙帝去世,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皇帝位,是為雍正帝。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成立軍機處,以土地作為單一課稅標準,取消人頭稅,減輕農民負擔。但治法嚴峻,性多猜忌,屢興文字獄。在位十三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同族中的尊長。《南史.卷一八.蕭思政傳》:「上每呼琛為老,琛亦奉陳昔恩。」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
宋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939~997)姓趙,初名匡義,後改光義,即帝位後改名炅。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太祖弟,收吳越,平北漢,復北伐幽冀,為契丹所敗,宋室邊患自此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分封的室。《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封弟交為楚王,爰都彭城,以彊淮泗,為漢藩。」宋.陸游〈送王龜齡著作赴會稽大丞〉詩:「藩雖舊識,莫遣得親疏。」
宋真〔勸學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真〔勸學詩〕係宋真為勸勉學子戮力向學之作。宋代歷朝帝王,雖不能在武備上有所表現,但在崇尚文治方面,則燦然可觀。宋代帝王常親幸國子監及太學,召見書院山長,賞賜宮中祕書。宋真喜好詩文,詩作頗多,曾作〔勸學詩〕一首,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以功名富貴為餌,雖不允當,然流傳極廣,幾至家喻戶曉,民間父兄及師長,多以此訓勉子弟。
祖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行堯舜的治國之道。《孤本元明雜劇.十樣錦.第一折》:「祖舜堯,太平之兆,民安樂,道泰歌謠,尊舊典依公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姓之國。《孟子.滕文公上》:「吾國,魯先君莫之行。」《魏書.卷九六.列傳.司馬叡》:「清選文學臣僚,吏兵一同國。」
2.祖國。也指國家。如:「繫心國」、「不忘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一:「國亂離,僖幸蜀。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法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派之一。因其創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玄奘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後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象之理。唐武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