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40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姓不同的人,聯成一族。清.張爾岐《蒿庵閒話》卷二:「近俗喜聯,凡同姓者,勢可藉,利可資,無不兄弟叔姪者矣。此風大盛於唐,其時重舊姓,故競相依附。」《鏡花緣》第三九回:「即如兩人論起支派,當初本是一家,此時敘起,原當聯,無如現在一貧一富,或一貴一賤,那富貴人恐其玷辱,躲之尚恐不及,豈肯與之聯?」
2.比喻聯接。如:「這人的眉毛都聯成一線了。」
中華教學術院〈軒轅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華教學術院」為軒轅教設立之教學術研究機構;以研究中華道統為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然教乃其靈魂。宇宙生命體是絕對的,名之曰道;最高主宰者昊天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在的神明。道本天人一體,心物一體;人的生命自天而來,而經由父母賦予。在自然界,以天為尊,在人世間,以祖為貴。尊天以貫通宇宙,法祖以親睦人群;教與人倫,鑄成民族魂,堅韌不拔。是為軒轅教信仰之所在。
  我國教法迄未訂頒,軒轅教於六十三年(1974)即已在臺北地方法院登記為教財團法人,永久存立,給證公布;使命莊嚴,行必恭敬。中華教學術院設立之旨,欲從教的學術研究,修養真、善、美的德性,上升慧、聖...
教大同(天德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大同,乃天德教主蕭昌明大師,有見孔老降世,諸子百家之徒,各出其學,以應於世,於是學理龐雜,各,各學其學,雖終為孔老之學,得其傳統,唯其後牟佛創教西方,後耶回二教繼起自立,闡教異域,則成儒、釋、道、耶、回五教並立,咸不上下,乃生異議,實則各教教徒,每有悖其教義,妄作種種,而造成教爭、人爭、國爭,以致眾生苦難,災劫衍生,上天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乃於劫難之中,勸善止劫,以期生靈自悟、自覺,蕭大師有見及此,即自清光緒年間,大聲疾呼,首倡教大同,欲止教爭、人爭、國爭,而期喚醒迷途,回頭是岸,故天德教主即兼資五教精華,以儒為體,以釋為用,以道為基,以耶為育,以回為律,尊崇五教聖...
元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指元代皇帝窩闊臺。參見「窩闊臺」條。
異部輪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古印度世友著,唐代玄奘譯。內容記述佛教部派分裂的經過和部派各的主張。異譯本有譯者不詳的《十八部論》和南朝陳真諦譯的《部執異論》。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史料。
浸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浸禮為基督新教的主要派之一,而主張只可對理解受洗意義的信徒施行洗禮。其所行的洗禮則採取全身浸入水中的方式,不是以水點滴餘額頭的方式;因該強調此項禮儀,故得浸禮之名。
  浸禮派的起源,有以十七世紀初,英國司密斯牧師因受再洗禮派之影響,創立了施行浸禮的小團體為其源頭之說;又有以更早的十六世紀,再洗禮派之出現為其源頭之說。但該在教義上亦受喀爾文主義之影響,故雖承繼之再洗禮派,但與再洗禮派仍有所區別;該形成後,其在教義、教會制度上的特點,為認定基督與[聖經]為其信仰與實踐之最高依據;以奉三位一體上帝之名,為信徒施行全身浸入水中的浸禮,認定此種形式可象徵與基督同死同復活;反...
一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時代中受人崇仰的大臣。《漢書.卷三九.蕭何等傳.贊曰》:「淮陰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臣。」也作「一代鼎臣」。
夷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同族的人都殺死。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方臣所荷未足為泰,豈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竊非臣毀夷族所能上報。」
遼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902~947)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謹。阿保機次子。即位後,伐党項,降女真,國勢大振。天顯十一年,藉後唐叛將石敬瑭求援機會,立石敬瑭為晉帝,取得燕雲十六州。後以敬瑭子重員(出帝)漸有二心,遂南下滅後晉,大同元年,改國號為遼。在位二十一年,病死於欒城。
  教與教育分離的原則是大陸地區發展教育的一項基本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明確規定:「國家承認和保護公民正常的教信仰和教活動,同時絕不允許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工作,絕不允許教干預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還明確規定:「實行教與教育分離的原則,……國家保護正常的教活動,包括教界內部的學習教經典和知識的教育活動,開辦經學院、佛學院等教學校,提倡教界愛國人士支持發展民族教育。」大陸地區有多種教及其影響並存,特別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中。各少數民族基本上沒有正規的學校教育體系,民族教育總是與教結合在一起,並依附於教,民族教歷史也具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