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37.61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2) 戲豫:遊戲豫樂。豫,樂。 (3) 湊:聚攏、聚合。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3>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注解〕 (1) 詡詡:融洽的樣子。詡,音ㄒㄩˇ。 (2) 背負:背棄負心。 (3) 引手:伸手。
空穴來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玉和景差是戰國時楚國的辭賦家,有一次他倆陪侍楚頃襄王遊蘭臺,當時正好有一陣風吹來,楚頃襄王就敞開衣襟,迎著涼風,讚嘆說:「這陣風真使人爽快極了!是我和百姓所共享的吧?」宋玉聽了卻不以為然,因為楚頃襄王一向驕奢無道、耽於逸樂,而且聽信讒言,放逐屈原,激起宋玉內心的不平,於是就借著「風」諷刺楚頃襄王說:「這是大王獨有的風啊,百姓哪能共享呢?」楚頃襄王說:「風是自然的產物,不分貴賤都可以接受風的吹拂,怎能是我的風呢?」宋玉回答說:「我聽老師說過:枳樹的枝椏彎曲,就會招鳥兒在上面築巢;有了空的洞穴,自然就會把風招來。風所依託的環境不同,氣概自然就有所不同。這個高臺處於王宮清幽之地,所吹來的風當然清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不以為然或出乎意料的語氣。如:「嗯,他不見得會這樣做吧!」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德智能出眾的人。如:「英豪」、「文豪」。《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
3.統帥、魁首。《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羌無弋爰劍傳》:「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頻頻、屢次。 2、「青雲」:《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雎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於秦。范雎聞之,為微行,敝衣閒步之邸,見須賈。須賈見之而驚曰:「范叔固無恙乎!」范雎曰:「然。」須賈笑曰:「范叔有說於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過於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為人庸賃。」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范雎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舍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於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文體名。介於詩與散文之間的韻文,多用來寫景敘事。盛行於漢魏六朝。如:「詩、詞、歌、賦。」《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及渡湘水,為賦以弔屈原。」唐.李白〈大獵賦〉:「白以為賦者古詩之流,辭欲壯麗,義歸博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鎔化金屬。《說文解字.金部》:「銷,鑠金也。」如:「銷鎔」、「銷鑠」。《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