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27 ms
共 2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科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科教學(Pedagogical Content):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定義學科教學知識的緣起有關學科教學知識的緣起,是美國教育學者Shulman(1986)對當前美國教師檢證制度的缺失所提出的觀點。在十九世紀末的美國,教師證照標準相當重視學科知識,教師必須知道其所要任教的學...
|
中華兒童百科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主編,十四冊。以注音符號為排列次序,範疇廣及天文、氣象、史地、生物、文學、藝術、宗教、體育、醫學等。因以兒童及少年為主要讀者群,故行文力求明白、淺顯,並運用大量的圖片,以與文字的說明相配合。
|
〔科學革命的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書是當代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孔恩(T.S. Kuhn, 1922~1996)於一九六二年出版的著作。此書主要在論述「科學的本質是什麼」及「科學發展的特色又是什麼」等問題。
孔恩本人為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物理學博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科學史的領域。起初他以為早期科學著作中充斥了許多荒謬的意見,但後來由閱讀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物理學〕後,改變了想法,轉而認為即使在最嚴密、客觀的物理學中,仍然可以有彼此衝突的物理世界。使他日後... |
資訊科學系(含碩士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所)1.1 壹、本系(所)簡史1.2 貳、教學目標與特色1.3 參、課程理念2 相關鏈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所) 壹、本系(所)簡史本系大學部奉准於93學年度籌備,94學年度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本系碩士班奉准於92學年度籌備,93學年度開始招收碩士班研究生。本系在職碩士班奉准於96學年度籌備,97學年度開始招收在職專班研究生。 貳、教學目標與特色資訊 |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臺灣中華書局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民國77年(1988)至78年臺北市中華書局印行。
該書又名〔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Concis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主要以1988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百科簡編部分為翻譯藍本,並就「百科詳編」中擇要節譯合編而成。 〔大英百科全書〕第1版出版於1768-1771年,目前已出至第15版。第15版全書凡32冊,分為「百科類編」或「前全書」(Propaedia)1冊、「百科簡編」或「小全書」(Micropaedia)... |
西屋科學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屋科學獎(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是全美歷史最悠久、最大型的中學生最高榮譽的學術獎項之一。該獎項由美國科學與大眾學會(Society for science and the public)和西屋電器公司聯合主辦的全美中學科學競賽活動。該獎自西元1942年成立以來,其得主已有多人獲得諾貝爾獎。1998年由英特爾公司標得主辦權,因此改名為英特爾科學獎(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
|
科學心智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心智模式是指當人們與環境、別人、科技產品互動時,發展出來的一種詮釋表徵,此種表徵引導著人們的行為表現。這些表徵就是心智模式,以基模為基準,同時包括對工作要求及工作表現的知覺。
諾曼(D.A. Norman)提出認知科學研究中包含三種模式:(1)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指個體建構的標的系統(target system),亦即由觀察現象或所研習主題之所得;(2)概念模式(conceptual model):為科學家、工程師及教師所發明,以便傳達或教導其想法及觀念;(3)推論的心智模式(inferred mental model):為認知科學家對個體心智模式之概念... |
社會科教學觀念與教學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技巧,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社會科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方面的革新,必須有正確的觀念和技巧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目錄1 一、教學觀念2 二、教學技巧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教學觀念1.的主要依據:教師手冊呈現完整的教學設計,舉凡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教學時間、評量及教師、學習者的注意事項等,均有一目了然的表列呈現,教師可以方便地使用,節省自行設計的時間。2.兒童的課本不再是上課的唯一依據:社會科新...
|
科學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科學(主要是自然科學)的哲學學說。其研究核心為人與自然相互作用而引發的問題。主要內容包括:一、科學方法的檢討。二、科學名相的分析。三、科學知識成立可能性的檢討。四、科學形上假設的探求。五、科學宇宙觀的成立及批判。六、科學與價值的關係。七、科學在文化上的地位之檢討。
|
目的論-因果分析的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論-因果分析的科學」一辭為當代德國教育學者布瑞欽卡(W. Brezinka)用以指稱教育學的名詞。布瑞欽卡受邏輯經驗論(logical Empiricism)的影響,以為教育學是一門經驗的、理性的社會科學或實在科學(Realwissen-schaft)。教育學方法論的基礎是建立於邏輯經驗論中的可檢證性原則,其目的則在於對教育實際獲得一種法則性的認識。布瑞欽卡並將自然科學中的目的-方法-模式(Zweck-Mitell-Formal)援用於對教育過程的解釋,以為目的-方法-模式這種思想範式使人易於計畫教育行動,也使教育行動易為人所理解。這種模式雖不全然與因果關係的模型完全相同,但也是因果...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