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14.87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能力本位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套培養兒童勝任未來所要從事工作能力的程序,透過這一套教程序,能夠會從事某種工作所必要的認知、情意、技能等三方面的教法。將生所需獲得之能立即所需達到之標準清楚地描述,然後將習者安排於可表現這種特定能力之
媒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媒體(instructional media)目錄1 定義2 優點3 種類3.1 (一)視覺媒體3.2 (二)聽覺媒體3.3 (三)多媒體4 投影片簡報優缺點(註1)4.1 優點4.2 缺點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意思是指任何可在來源者和接收者之間傳遞訊息的事物,而傳播訊息帶有教目的皆稱為教媒體。 優點1.有利於教
篤志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一心志,勤於問。《後漢書.卷二六.侯霸傳》:「篤志好,師事九江太守房元,治穀梁春秋,為元都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問的事。《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譙玄傳》:「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業,玄獨訓諸子勤習經書。」《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在路上無事,問問兩公子平日的業,看看江上的風景。」
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技巧」是指教師在展開教活動時,為了促進習而採用的方法和策略。
  教技巧主要涉及教計畫、教實施和教評量等三個因素。教技巧主要有以下六種:
  1.計畫技巧:明瞭教目的,了解生情況,研究探索教方法,決定評量形成。
  2.講授技巧:引言要能興起舊經驗,激發生興趣;講解要明瞭清晰;音量要適度,音調要抑揚頓挫;用語要準備,有說服力;組織安排上要有始有終,可以用現代化教具輔助講授。
  3.提問技巧:問題要陳述清楚,通過回答問題,生的思維要有所啟發和提升,要求生回答的問題不應停留在知識記憶上,而應兼重發現知識的規律及其關係...
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原則」是校和教師擬定教計畫和教活動所依據的理論和準則;涉及到教育與社會的關係,教師與生的關係和作用,校的生態環境,以及校的組織管理體系。
  就教育史而言,教原則的發展,在歷史上曾受到精粹主義和進步主義的影響,精粹主義擁護者認為人類社會長期遺留下來的龐大知識體系,應作為決定教原則的基礎;進步主義則強調以生為中心的教目的,要了解生的興趣、志向、問題和需求。教育哲家認為人類社會代代相傳的社會觀念、價值觀念,校都有義務教導;社會家則側重當前社會問題與生的關係,生應會處理身邊發生的社會問題。現在,大家較趨於一致的看法是,制定教原則的出發點應是生...
社會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心理是心理及社會的一支,人類家也頗注意此一領域,最普遍的說法,即視社會心理是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科。更具體地說,則是指研究人對他人之信念與行為所作出之影響的科。其中又因重點不同,在界定上的關鍵字即有不同:有的著重影響個人行為及能力之社會因素分析,有的著重社會中互動關係及過程。互動包括:個人與個人的互動、個人與團體的互動,以及團體與團體間的互動等,但常是三種互動同時發生。互動可說是個人與團體間的媒介,也是對社會刺激的反應。互動會形成或改變態度與意見,而產生競爭或合作、排斥或吸引等社會行為。
  社會心理的研究範圍很廣,主要包括:
  1.社會態度:鑑於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讀書的人。如:「他是臺灣師範大生。」
2.師長對修業藝者的稱呼,或修業藝者自稱之辭。如:「生因身體不適,想向老師請假一天。」
3.晚輩。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二.名臣》:「及溥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生勞賢者起避耶?』」
4.讀書人或從官者自稱的謙辭。《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此老是諸暨一個極忠厚長者,與生也曾相會幾番過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我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坐不知,可為慚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讀書人。如:「良師是指引莘莘子走向錦繡前程的明燈。」
區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區制(district system)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區有兩種涵義,第一種是指盛行於英、美兩國的地方教育行政區域,即地方區;第二種是指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招收齡兒童的居住範圍,即所謂的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