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6.38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北方方言。指用力以扛物。如:「夯行李」。明.凈善重集.禪林寶訓一:「自家閨閣中物不肯放下,返累及他人擔夯,無乃大勞乎!」
口是心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不一致。《抱朴子.內篇.黃白》:「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宋.司馬光〈劉道原十國紀年序〉:「高論之士,始異而終附之,面譽而背毀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是也。」
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畏懼而不敢妄為。《禮記.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金瓶梅》第一八回:「或吃茶吃飯,穿房入屋,打牙犯嘴,挨擦膀,通不忌憚。」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敺,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1>當之成,雖咎繇2>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3>。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扳動。如:「打靶時,槍托抵住窩,瞄準準星,用食指扣動扳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輕視。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而又榮古虐今者,比疊跡,大抵生則不遇,死而垂聲者眾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身體以下手腕以上的部位。近部分稱為「上膊」,近手部分稱為「下膊」。如:「胳膊」。唐.孟棨《本事詩.嘲戲》:「國初,長孫太尉見歐陽率更,姿形麼陋,嘲之曰:『聳膊成山字,埋畏出頭,誰言麟閣上,畫此一獮猴。』」《西遊記》第一九回:「看看戰到天將曉,那妖精兩膊覺酸麻。」《陝西通志.卷六六.人物十二》引《馬志》:「姑患病,久不痊,忽聞肉香,欲食甚急。氏割左膊肉,深至骨,以奉姑,病隨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從到手腕的部分。[例]衣袖、長袖善舞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1>之時,所見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2>而不以目視,官知3>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胳膊。或單指臂相連處至腕的部分。《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