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3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萬壽盛典初集.卷三三.恩賚》:「古未有不恤兵而能制勝禽敵者。……身家之念重,則營伍之恩薄,欲得萬人齊心,同仇敵愾,豈不難歟!」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1>、隰朋2>從桓公3>伐孤竹4>。春往冬反5>,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注解〕(1) 管仲: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世稱為「管子」。(2) 隰朋:生卒不詳,齊國大夫,曾助管仲佐桓公完成霸業。諡成子。隰,音ㄒ|ˊ。...
不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佛教用語。梵語karma的意譯。佛教上指有意志的行為,包括身體、言語和心識等三業。如:「善業」、「惡業」、「三業」。《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公堂造業真容易,要積陰功亦不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職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個人替他們安置一席,倒也不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封建時代一國之主。如:「君王」、「國君」。《左傳.成公二年》:「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大言不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憲問》《論語.憲問》:「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朱熹.集注:「大言不慚1>,則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2>其能否矣。欲踐3>其言,豈不難哉?」 〔注解〕 (1) 慚:害臊、難為情。 (2) 度:音ㄉㄨㄛˋ,考量。 (3) 踐:實現、履行。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駕輕就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二.富國》:「一旦有事則舉國之人胸有成竹,不難駕輕就熟,乘勝長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