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地等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地目土地之等級,為土地使用價值與收益價格的表示。由於土地有優劣之分,故對土地課稅不能僅依面積一項為準,尚須考慮其價值之高低,但價值之高低乃依單位面積全年收益或地價高低來區分,此種區分優劣等級之級距則稱之為等則。台灣之水田及旱田均區分為26等則,1等則為最好之耕地,26等則最差,等則不同,稅額隨之有別。其他地目之等則如下:養-分19等則;池-分8等則;鹽-分11等則;礦-分18等則;林-分15等則;原-分30等則;建、雜-各分92等則;牧-1等則。其餘地目為無賦地,不分等則。
|
符應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應原則目錄1 緣由2 符應理論3 符應論對社會的批評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緣由包里斯在其著作中,運用了衝突理論模式來分析當代教育制度的一個範例。在他的分析中明顯地使用衝突變遷與強制的概念,根據美國公共教育所要實施的目標,包里斯認為,就是在替資本主義的存在而實施的,他認為,大眾教育提供個人為適應資本主義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再者為培養未來勞動工人適合於資本主義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最後培養學生愛國情操及守法守分的習慣,使其確信現行社會制度是公平合理且完美的,以加強對國家的向心力。(註1) 符應理論根據包里斯對於國家...
|
小不忍則亂大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細節上不能忍耐,就容易壞了全盤大計。《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小不忍則亂大謀』,父親若與他不睦,必誤國家大事。望切容忍之。」
|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缺失就加以改正,沒有就勉勵自己小心不要犯錯。《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句下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窮則變,變則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指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需要。《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只是一個變字。《易經》說:『窮則變,變則通。』天下沒有個不變會通的人。」
|
吾-汝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汝」原則是以色列著名的宗教哲學家布柏(Martin Buber, 1878~1965)在其名著[吾與汝](I and Thou; Ich und Du)一書中所提出來的原則。布柏認為「吾-它」(我-它)、「吾-汝」(我-你)是人與世界溝通的二種方式,兩者共同建構了人性的存在。
「吾-它」關係意指:凡是與「我」產生關聯的人或萬物(它),都是滿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因此「我」與「它」建立的只是局部、片面的關係,此時的「我」並不完整。而「吾-汝」關係則是:「我」把「你」視為世界、視為生命,而不是為了滿足「我」個人的需要而與「你」建立關係。因此要以「我」的整個存在、... |
學而優則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有所成就,則可以從政,發揮才學。《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宋.邢昺.疏:「正義曰:『此章勸學也。言人之仕官行己職而優閒有餘力,則以學先王之遺文也。若學而德業優長者,則當仕進以行君臣之義也。』」也作「學優而仕」。
|
無欲則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無私欲,則能守正不阿。
|
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準則,亦適用於一般事物上。如:「堅持原則」、「做人要有原則,不可隨波逐流。」
|
豫則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豫則立是說事情須預作準備,才能成功。[中庸]第二十章有「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之語。凡事,是指此段之前所說的「五達道」、「三達德」及治天下國家的「九經」等。豫,是事先準備。朱子注:「豫,素定也。」後文說:「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意即凡說話、作事、有所舉動,及所由之路,都要先有所預備,然後能免於失敗。此段文表面是說凡事須事先作妥當之準備,才會成功,若沒有準備工夫,必會失敗而無所成。但朱子注又說:「此承上文,言凡事皆須先立乎誠,如下文所指是也。」意即所謂豫,是就必須先立其誠,這樣解,能貫通上下文。這是說在平常時候,便要從事修德,唯一的準則是真實誠篤,...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