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刻舟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人過江,劍掉水中,便於船舷刻一記號,待船停止,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的故事。典出《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宋.陸游〈謝梁右相啟〉:「刻舟求劍,固匪通材。」《紅樓夢》第一二○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也作「求劍刻舟」。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例]做學問不能故步自封,否則將難以有所精進。
削足適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履,鞋。削足適履意指鞋小腳大,故將腳削小以適應鞋的尺寸。語本《淮南子.說林》:「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如:「擷取他人經驗時,應視自己的需求靈活運用,不可削足適履。」也作「刻足適屨」、「截趾適屨」、「削趾適屨」、「削足就履」、「刖趾適屨」、「刖足適屨」。
鑽牛角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固執而不知變通,費力的研究無用或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凡事要想開點,不要鑽牛角尖。」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層的智力,計有語文理解、語文成就、數學成就、思考速度、圖形認知、歸納、記憶廣度、視覺、空間取向、思考變通等九項智力因子。第一至三項智力屬於晶體智力,第四至六項智力屬於流體智力,第七至九項智力屬於一般視覺組織能力。 參考資料http://www2.wunan.com.tw/download/preview/2b30.pdf史登伯格(2005)。認知心理學(李玉琇、蔣文祁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
食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古代知識卻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如:「做事情要懂得變通,不要拘泥成規、食古不化,反而壞了事情。」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括,擅長談論兵法,不知變通,長平一役大敗,趙軍被坑殺四十萬人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比喻不合實際的空談、議論。《紅樓夢》第七六回:「現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這些營務事情,如非親身閱歷,決不能言之中肯。」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照圖象尋求好馬。語本《漢書.卷六七.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後比喻做事拘泥成法,呆板不知變通。元.袁桷〈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一成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罰一經執行,犯人或死或傷的事實,絕不可改變。語本《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引申為事物一經形成,即不易改變。唐.白居易〈太湖石記〉:「然而自一成不變以來,不知幾千萬年,或委海隅,或淪湖底。」後多用來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也作「一成不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