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198 ms
共 19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整體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不只是部份的總和。而這可能有三種意思:
(1)形而上的整體主義:整體存在於其構成部份之外(或之上),並且與其構成部份一樣真實,或甚至比其構成部份還要真實。我們一般認為,有機體(organism)都是如此。生態中心主義者主張,生態系統在超越其中的個別物種之上有單獨的存在,因此本身就可能具有道德地位: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態系統本身可能具有某種道德義務,雖然這種道德義務不存在於我們與其構成的個別物種之間。 (2)方法上的或認識論上的整體主義:認識所有的構成部份並不等於認識整體。如果我們認識一樣東西的構成部份並不能使我們對這項東西有完整的認識,那麼我們似乎就有很強的理... |
人文唯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唯實主義為唯實主義的一支,起於對文藝復興初期重視古典語文研究的人文主義的反動。人文唯實主義者反對形式化的語文研究,認為古典著作與古代文學作品是人類智慧最寶貴的遺產,其中含有大量的教育實質內容。
人文唯實主義者追隨古典人文主義(classical humanism)的主張,認為教育的目的,乃在於精通西塞祿(Cicero, 106~43 B.C.)的文法與修辭學,以培植新的羅馬青年,從而恢復拉丁學術的光彩。人文唯實主義者利用古代文學為手段,以達到傳授知識給青年的目的。 人文唯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有荷蘭學者伊拉斯慕士(Erasmus, 1466~1536)、法人拉柏雷... |
忠臣義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義愛國的人。《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精忠岳傳》第七三回:「忠臣義士,盡陷羅網之中;亂臣賊子,咸置廟廊之上。」
|
國家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現代德國教育變革之一;發生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簡稱國社黨或納粹黨,Nazi)主政期間。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經由選舉取得政權,除積極準備對外侵略升,對內在教育上,也積極掌控教育宣傳,以鞏固勢力。 在教育政策方面,一改威瑪共和時期(the Weimar Republic, 1919~1933)民主與自由的原則,而採取集權主義(totalitarianism)與軍... |
〔五經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經正義〕係唐孔穎達纂。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歷官至國子祭酒,侍講等官;太宗時奉敕由穎達主其事,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等諸儒,撰定〔五經義疏〕一百八十卷,後改名曰〔五經正義〕。書中〔易〕用王弼注,〔繫辭〕以下用韓康伯注;〔書〕用孔安國傳;〔詩〕用毛公傳,鄭玄箋;〔禮〕用鄭玄注;〔左傳〕用杜預注。係就五經舊注,折衷南學、北學而疏通注解。太宗下詔曰:「卿等博綜古今,義理該洽,考前儒之異說,符聖人之幽旨,實為不朽;付國子監施行。」自是孔穎達主編之〔五經正義〕,遂成為欽定官書,為國子監生所必讀。
時有太學博士馬嘉運,以穎達所撰〔五經正義〕,頗多繁雜,應加修正,詔更令詳定,... |
問題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問題的陳述,通常包括對資料、方法、程序及演算法的描述。
|
〔性理精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理精義〕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諭敕李光地所編纂;如書名所示,此書大部分為〔性理大全〕之縮編,唯其中亦有增益,因此此書實又謂為〔性理大全〕之精華。康熙帝於〔御纂性理精義〕序言中指出:「有謂〔性理大全〕擇焉不精,泛濫冗長,區分門目亦嫌繁碎,乃命李光地省其品目,撮其體要。」足為明證。
〔性理精義〕內容體例,仍參照〔性理大全〕。卷一為周敦頤之〔太極圖說〕與〔通書〕;卷二摘錄張載之〔西銘〕與〔正蒙〕;卷三選自邵雍〔皇極經世〕;卷四選自朱熹〔易學啟蒙〕;卷五選自〔朱子家禮〕;卷六選自蔡元定〔律呂新書〕;卷七及卷八新儒家為學之方;卷九論性命;卷十論理氣;卷十一、十二論治道。 |
民權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之一。目的在求人民政治上的自由平等,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居住、信仰等自由,並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政權。
|
純粹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於法國的革新繪畫運動。追求造形的純粹化,基本上以幾何學的半抽象形式組織與表現,對其後的美術運動產生很大的影響。
|
〔校讎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讎通義〕4卷,清章學誠撰。章氏所撰有關校讎學理論之發揮,原名〔續通志校讎略〕3篇,編入〔文史通義〕中。乾隆44年(1779)予以校改增訂,始別行,名〔校讎通義〕,凡4卷。46年3月章氏自京師赴河南,道遇劫匪,所攜文稿及行囊均被搶掠一空,此書首三卷,尚幸友人錄有副本獲存,第四卷竟亡。道光12年(1832),次子章華紱將此三卷與〔文史通義〕刻於大梁,為此書之第一次付刊,其後〔粵雅堂叢書〕、〔寶墨齋叢書〕、中華書局〔四部備要〕均據此三卷本予以刊印。
民國初年吳興劉承幹輯刻章氏遺書,將三卷本名曰〔校讎通義內篇〕,另據嘉慶間王宗炎編定本所刊文21篇,編為外篇,以符原書四卷之數。按此...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