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頗值得今人記之。清人龔煒《巢林筆談》記雲,施公貌極醜,人稱“施不全”,施公見上司時,上司掩口而笑,施公正色道:“公以某(我)貌醜耶?人面獸心,可惡耳。若某,則獸面人心,何害焉?”這個施公施不全,即清朝有名的清官施世綸,著名公案小說《施公案》的主角。面對上司嘲笑,施公義正詞嚴。料想“獸面人心”這四字,會使那位上司斂住笑容,肅然起敬。《巢林筆談》又記,明代貢生張和本已考上狀元,卻因眼醜被刷了下來,但他卻自信而幽默地說:“(我)所美而無醜者,惟此心耳。”施公和張和真可算是古人中的心靈美之倡言者了。 解釋 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近、親近。《書經.仲虺之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唐.韓愈〈釋言〉:「夫聰明則聽視不惑,公正則不邇讒邪。」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或辦事明察秋毫,公正無私。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呀,只除非天見憐,奈天天又遠。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三俠五義》第八四回:「望乞眾位大人明鏡高懸,細細詳查是幸。」也作「高抬明鏡」、「秦庭朗鏡」、「秦鏡高懸」。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請教的時候,他說:「只有覲見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石厚又問:「如何才能覲見天子呢?」石碏說:「陳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寵信,而現在陳國和衛國的關係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訪陳國的國君,請他向周天子請示,必定可以得見。」於是石厚就跟隨著州吁到陳國。這時石碏暗中派人告訴陳桓公:「衛國領土狹小,而我已經年老了,不能有所作為。州吁和石厚就是殺了我國國君的人,請你們趁這個機會處置他們。」陳國人就把他們抓起來,請衛國人親自來處置二人。衛國派右宰醜在濮縣把州吁殺了。至於石厚,大家認為因為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殺了首惡州吁就夠了,但是石碏不認同這樣的看法。他認為州吁做的許多壞事,石厚也都有參與籌畫,不能不嚴...
扞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梁上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寔,字仲弓,東漢許人。個性平和,處事公正,即使在他退休後,鄉民之間起爭執時都會來找他裁斷,是地方上的表率。一天夜裡,有竊盜潛入他家,躲在屋梁上,想趁機偷取財物,但被陳寔發現了。他沒有聲張,只是將子孫召集過來,態度嚴正地訓誡說:「人要常常自我勉勵,不可以鬆懈。做壞事的人,不見得本性就壞,只是平常對自己要求不嚴,又不知學好,長久下來養成了壞習慣!就好像是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樣。」竊賊一聽,大驚失色,從屋梁上跳下來。陳寔對他說:「看你的樣子不像是壞人,想必是因為貧困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現在送你兩疋絹布。」從此縣裡不再發生竊盜之事。後來「梁上君子」被用來作竊賊的代稱。
偏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偏頗、不公正。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天有萬物於天,人無一物於天,天有甚麼偏僻那?」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職,讓他們聽命於管仲,為齊國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時,原文就用了「視死如歸」,後來「視死如歸」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