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生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孳生繁衍而不停止。如:「宇宙萬物生生不息,永無止盡。」《朱子語類.卷九六.程子之書二》:「天地設位,而變易之理不窮,所以天地生生不息。」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卷一○.姚江學案》:「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雖彌漫周遍,無處不是。」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被邀請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當樂工表演到舜時的樂舞〈韶箾〉時,他讚嘆的說:「舞蹈中表現了舜完美、偉大的德性,就像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即使有更偉大的風範,也無法超越了,看到這裡就夠了!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觀賞了。」後來「嘆為觀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與倫比。嘆,通「歎」,稱讚、讚美之意,所以「嘆為觀止」也作「歎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語詞,提起下文,無義。《史記.卷一○.孝文本紀》:「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竭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無復:不復可行。〔參考資料〕 《淮南子.本經》逮至衰世,鐫山石,鍥金玉,擿蚌蜃,消銅鐵,而萬物不滋。刳胎殺夭,麒麟不游。覆巢毀卵,鳳凰不翔。鑽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人械不足,畜藏有餘,而萬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處之太半矣。另可參考:《文子.上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上下四方,為整個空間的總稱。如:「宇宙」、「寰宇」。《荀子.富國》:「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囊括、涵蓋。如:「包羅萬象」。《莊子.天下》:「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紛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沓4>來,豈足以亂吾之知思5>!而宜不宜、可不可之幾6>,已判然7>於胸中矣。如此則此心晏然,有以應萬物之變而何躁妄之有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 (2) 儼然:矜莊的樣子。 (3) 肅然:嚴謹恭敬的樣子。 (4) 沓:音ㄊㄚˋ,重覆。 (5) 知思:智慧想法。知,音ㄓˋ,同「智」,智慧。 (6) 幾:音ㄐ|,預兆、細微的跡象。 (7) 判然:清楚分辨。〔參考資料〕 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據《攻媿集.卷五二》引)高宗皇帝將行內禪,聖意謂一時大典冊,不可輕屬,召為翰林承旨。禪位之詔,登極之赦,尊號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紛至沓來,從容應之,...
萬籟俱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物無聲,一片寂靜。《聊齋志異.卷一.山魈》:「輾轉移時,萬籟俱寂。忽聞風聲隆隆,山門豁然作響。」《儒林外史》第一二回:「當夜萬籟俱寂,月色初上。」也作「萬籟無聲」。
陶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教化裁成。《淮南子.俶真》:「有未始有有無者,包裹天地,陶冶萬物。」宋.黃庭堅〈答洪駒父書〉:「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學富五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天下》惠施1>多方2>,其書五車,其道舛駁3>,其言也不中4>。厤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謂之大一;至小无內,謂之小一。无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无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氾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注解〕 (1) 惠施:西元前370?∼前310?,戰國時宋國人。曾任梁相,有辯才,與莊周友善,和公孫龍並為名家的代表。研究萬物同異關係,提出小同、大同、小同異、大同異等概念。亦稱為惠子。 (2) 多方:指學術成就方面很廣。方,方面、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