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殊途同歸」原作「同歸殊塗」。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什麼可以困擾憂慮?天下萬物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目標,雖然有百種不同的思慮,採用的方法不同,但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後來「殊途同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察看、審視。如:「察言觀色」、「坐井觀天」、「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易經.繫辭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宋.程顥〈秋日偶成〉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張鷟《朝野僉載》稱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其源流始末,則劉師退先生所述為詳。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軀幹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時,乃類道士。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諱,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諱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諱人之惡,狐何諱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1) 諱:音ㄏㄨㄟˋ,有所隱避的事物。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淵的心中,一直無法看出是什麼緣故,因此就向孔子請教。而孔子也向顏淵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虛心的順應自然萬物之變化,遵循著既有的大自然規律的關係。後來「亦步亦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事追隨或仿傚別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並排著。《莊子.馬蹄》:「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1.一起、同時。如:「相提並論」、「異說並起」。《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周全、盡心盡力。如:「曲盡孝道」。《易經.繫辭上》:「曲成萬物而不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象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義。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 〔注解〕 (1) 班:排列。
民胞物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人民為同胞,以萬物為同類。指對人類萬物具有普遍的愛。語本宋.張載〈西銘〉。[例]身為一個政治家,就該懷有民胞物與的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象徵萬物被陽氣而生生不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