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白圭築堤治水,將本國氾濫的洪水排入鄰國,把其當成洩洪的水泊。典出《孟子.告子下》。比喻損人利己。清.黃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詩:「諸公竟以鄰為壑,一夜喧呼賊渡河。」也作「鄰國為壑」。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史.卷二五八.湯開遠列傳》:「事急則鉅萬可捐,事平則錙銖必較,向使昌黎不守,同於、永,不知費朝廷幾許金錢,安所得涓滴而問之。」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立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的盟誓,並且保存在盟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守盟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孜孜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理王城東郊的成周,勉勵他循周公教化人民的方法,勤勉不怠,不可貪圖逸樂而荒廢政事,原文中也有「惟日孜孜」的文字。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無法看出是什麼緣故,因此就向孔子請教。而孔子也向顏淵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虛心的順應自然萬物之變化,循著既有的大自然規律的關係。後來「亦步亦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事追隨或仿傚別人。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1>,熏漬陶染2>,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3>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注解〕 (1) 款狎:親密交往。 (2) 熏漬陶染:感化薰陶。 (3) 操履:素行,平日所守及履行的事。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泰山相會而作成的音樂,今陛下您德行不夠高,不可以聽,聽了恐怕會有災禍。」平公仍然執意要聽,師曠只好命。沒想到才開始彈奏,便烏雲四起,接著颳起狂風暴雨,把帳幕擺設全都吹倒,連屋瓦都不停地掉落。在座的人都四散逃命,平公也嚇得躲進房內。自此之後,晉國連續大旱三年,平公則因受到驚嚇而重病不起,不能治理國事。韓非用這個例子,告誡為人君主不能過分沉溺於享受音樂。後來《韓非子》原文中的「靡靡之樂」演變成「靡靡之音」這個成語,用來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晉‧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片刻),撫四海於一瞬(瞬間)。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2.語譯 原指按照一定的門類,依照一定的次序安排文章的結構,組織詞句。後指辦事要按照規矩,守程式。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循序漸進 相反詞 拔苗助長 5.例句 這裏的工作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缺乏朝氣。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史.卷三二一.劉述列傳》:「去年因許文過飾非,妄議自首按問之法,安石任一偏之見,改立新議,以害天下大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