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21.90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易經.繫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孟子.盡心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2.猶。《論語.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6.然而、但是、卻。表轉折之意。《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明亮。《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漢.趙岐.注:「瞭,明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美好、漂亮的人。《孟子.萬章上》:「知好色,則慕少艾。」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六齣:「積得些金帛,娶了些嬌艾。」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經。《論語.先進》:「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2.表示並列的連接詞。與「且」、「又」、「也」等詞連用。如:「既醉且飽」、「既要愛情,也要麵包。」《孟子.離婁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至於,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荀子.勸學》:「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同。如:「過猶不及」、「雖死猶生」。《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夾在腋下、懷夾。《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
5.倚仗、倚持。如:「挾恃」。《孟子.萬章下》:「不挾長,不挾貴。」清.洪昇《長生殿》第三○齣:「況且弟兄姊妹挾勢弄權,罪惡滔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