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佛教史上,禪宗是以不立文字為其宗旨,主張禪不可言說。但發展到後來,佛理不可言說又需言說,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語言的窠臼,於是在走到極端之後,又轉向於立文字述說,因此有文字禪的出現。文字禪中有所謂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決是非的案例,禪宗借用它專指古代禪師的言行紀錄,其中含著開導弟子覺悟的經驗。而「頌古」就是後來的僧人用韻文的形式,對「公案」進行贊譽性解釋的語錄體裁,是教禪學禪、啟悟心性的教學手段。它的特點是不點破,留下參悟的話題和機鋒,不直接把古聖的意旨敘述出來,而是運用生活化的比喻,繞路說禪。南宋時僧人法應收集「頌古」之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集》,元代的普會接續法應的工作,編成...
不二法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這胡無翳將這寺內歷年敗壞的山門,重整僧規,再興禪教,自先五皆空,不由得眾人也就六根清淨,仍舊成了個不二法門。」
含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序》:「於是上自帝王傳心之奧,下至初學入德之門,融會貫通,無復餘。」《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傳三.陳立傳》:「南歸後,乃整齊排比,融會貫通,成公羊義疏七十六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妙、奇異。《文選.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表靈物莫賞,真誰為傳。」
身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不悉7>恭,恭作人無長物8>。」 〔注解〕 (1) 王恭:?∼西元398,字孝伯,東晉太原人。王之子,孝武帝時任中書令,都五州諸軍事。安帝立,司馬道子執政,寵信王國寶,恭數諫未果,乃起兵討之,直至道子殺國寶方休。後又起兵討王愉、司馬尚等人,因部將被人收買反叛而敗,於京師被殺。 (2) 會稽:位於浙江省,今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會,音ㄍㄨㄟˋ。 (3) 王大:王忱(?∼西元392),字元達,一字黃懸子,小字佛大,東晉太原人。貌醜才慧,孝武帝時任荊州刺史,都三州軍事,威風肅然。然性任達不拘,嗜酒,晚年尤甚,嘗連月不醒。 (4) 簟:音ㄉ|ㄢˋ,竹席。 (5) 卿:對人的尊稱。 (6...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迥然不同」的「迥然」,形容相差很大的樣子。「迥然不同」就是指彼此不同,差異很大。此語見用於張戒的《歲寒堂詩話》。張戒,字定復,一字定夫,南宋絳州人。在藝術風格上強調含蓄藉,主張好詩應該具備「意」、「味」、「氣」、「韻」四個要素。他認為「意」、「味」可以學而致之,至於「氣」之強弱及「韻」之高下,則是屬於作家氣質和秉性方面的因素,不可強求。在其著作《歲寒堂詩話》卷上提到,曹植、陶淵明、李白、韓愈及杜甫在這四個要素中各有其優越之處,為他人所不及。自古以來,文章的形式、內容差異很大,甚至完全不同,但鍾嶸的《詩品》以古詩為歷代詩作中的第一,曹植的詩作次之,這樣的見解確實有其理由。因為古詩可視為後代各...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歷代聖人編定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其外層神秘,而內的哲理至深至弘。 周禮 儀禮《儀禮》原稱為《禮》,在漢代也稱作《士禮》,對應於《禮記》而言,《儀禮》又可以稱為《禮經》,《禮記》是它的傳。到晉代才稱為《儀禮》。其17篇為各種禮儀的記錄,而未談各種禮儀的意義。《史記》、《漢書》和《禮記》均稱其出於孔子《史記·孔子世家》:“故《書傳》、《禮》記自孔氏。”《漢書·儒林傳》:孔子“綴周之禮”。《禮記·雜記下》:“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學士喪禮,士喪禮於是乎書。”。唐朝時,《儀禮》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於地層中供開採利用的自然物質。如:「金礦」、「銀礦」、「煤礦」、「鐵礦」、「錳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藏、含。《文選.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傳.序》:「自古材賢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