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駒過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1>,忽然而已2>。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 〔注解〕 (1) 郤:音ㄒ|ˋ,通「隙」,縫隙。 (2) 忽然而已:只是一瞬間罷了。忽然,俄頃、一會兒。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組織(organization)與適應(adaptation)組織:指個體在處理其周圍事務時能統合運用其身體與心智的各種功能,達到目的的一種身心歷程。適應:在其理論中,指的是個體的認知結構或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在在此過程中會因需要產生兩種彼此互補的心理。同化 (assimilation):個體運用其既有基模解決問題時,將遇見的新事物吸納入既有基模,此一新事物及同化在他既有基模之內,成...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譬如:頭腦、情感、創造力、想像力、體恤心、好奇心、尊重感,與實現自我的期望,這些內在品質有助於人類達到真正自我完成與社會和諧互動。這種重視靈性的全人教育觀,確認人生是有目標、有方向、有意義的。生而為人,我們的軀體和心靈都是深刻的、緊密的、不可分割的,緊緊「相連(connected)」於「宇宙」、「天」及自身的「社會文化」當中。在台灣,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理念,最早是由中原大學所倡導,該校於四十週年(1995年)校慶時,揭開「中原四十、邁向全人」,並以「天、人、物、我」四大學習面,開展全...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方式。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直接模仿是一種最簡單的模仿方式。人類生活中的基本社會技能,多半是藉由直接模仿來的。例如:幼兒學習使用筷子吃飯。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綜合模仿是一種複雜的模仿學習方式。學習者經歷模仿歷程而學得的行為,未必直接得自楷模一個人,而是綜合多次所見而形成自己的行為。例如:某幼兒先是觀察到電工踩在高蹬上修理電燈,後來又看到母親踩在高蹬上擦窗戶,他就可能綜合所見學到踩在高蹬上取下放置書架頂端的故事書。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
惻隱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2.1 譯文3 近義4 反義5 例句6 引用 釋義指人類天生的同情憐憫之心。惻隱,憐憫。 語源孟子 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譯文見到別人的不幸所產生的同情憐憫之心,是仁道的開端;羞恥憎惡的心,是義理的開端。 近義悲天憫人 慈悲為懷 民胞物與 己飢己溺 菩薩心腸 反義鐵石心腸 麻木不仁 冷血動物 心如鐵石 漠不關心 包藏禍心 豺狐之心 例句人都是有惻隱之心的,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總是不吝惜地伸出援手幫助他們。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數(Number)(註2)1.1 數的發展(註2)1.2 平方數與立方數1.3 開方1.4 分數1.5 正數與負數(註1)1.6 關鍵字1.7 參考書目 數(Number)(註2)任何事物量存在的多少為數。數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始,早在原始社會,人類在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打交道的過程,就有了數字的概念。數字的概念最初是由1、2、3….這樣的自然數開始的。考古證據顯示,人類用骨頭當計數工具。最古老的是一根猩猩的骨頭,上面劃了29到刻痕,這可能是紀...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符號互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述2 理論與學者3 原則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概述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又稱象徵互動論,互動論是社會學當代三大理論中的微觀層次理論,其理論乃是社會學中有關社會心理學的分支的一種社會行為論;主要是透過語言與符號作為媒介影響人類,特別強調的是符號和語言在自我、心智、社會的形成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 理論與學者主要代表學者為Geoege Hebert Mead,米德(Mead)將心智視為一種社會互動的過程,因此和一般低等動物不同的是,人並非是受到刺激後就立即有反應;人大多數的行...
出類拔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我、子貢、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們眼中,孔子是個偉大的聖人。宰我認為孔子的賢能遠超過堯舜。而子貢則認為沒有任何的人、事可以逃過孔子的細微觀察,孔子從先王所創作的制度中,就知道他們所推行的政事;聽聞先王所制定的禮樂,就可以知道他們所傳承的道德。有若認為孔子之於一般人類,就如麒麟對於一般走獸,鳳凰對於一般飛鳥,泰山對於低矮的小土堆,河海對於路上的流水,雖然都是同類,卻遠遠的超越他們而大有差別。換言之,孔子與一般的人民,雖也是同類,但在才學、德行各方面卻都遠遠的超出其同類,而特立挺拔於同群之中,自有人類以來,再也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了。後來「出類拔萃」這句成語,就從《孟子.公孫丑上》中的「出於其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