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6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關注、想念。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臣乘願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惻怛之心於臣乘言。」《太平廣記.卷二○.楊通幽》引《仙傳拾遺》:「聖上降居於世,我謫於人間以為侍衛耳。此後一紀,自當相見,願善保聖體,無復意念也。」
2.念頭、想法。《朱子語類.卷一二四.陸氏》:「陸子静說顔子克己之學,非如常人克去一切忿欲利害之私,蓋欲於意念所起處,將來克去。」《三遂平妖傳》第五回:「好兒郎不完就他,卻交說嫁一箇瘋子,你卻主何意念?」《豆棚閒話》第五則:「他的意念就與人大不相同,四位長兄也俱不放在心上。」
意念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蕭伯納(G.B.Shaw)的喜劇。因其筆下精巧而靈敏的人物,常成為某一觀念或哲學的化身,而不屬於這一真實的世界,並藉著遊戲人間的態度,暗藏辛辣的諷刺,給予一般世俗觀念無情斥責,故稱為「意念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情態。如:「睡意」、「醉意」。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惦記、懷想。如:「念舊」、「思念」、「想念」、「掛念」、「念念不忘」。
心思、想法。如:「邪念」、「雜念」、「善念」、「一念之間」。
吟誦、誦讀。通「唸」。如:「念經」、「念念有詞」。
就讀、研習。如:「念小學」、「念高中」、「念醫學」。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就要自我反省,盡己所能,再好好修養自己的德行。」這二處所說的雖然是不同的事件,但卻都表達了同一個意念,在為人處事上,要時時「反求諸己」,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別人,或是將責任歸咎於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經.損卦.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初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鏡花緣》第七九回:「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個『托』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了把感情充分發抒,所以演變成詠歌,這雖然和正常言語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說「不落言筌」呢?詩也可以拿來表述諷刺的情感,這也就是論理呀!怎麼可以說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認為嚴羽的見解就像嚴氏自己形容盛唐詩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一樣,都是「浮光略影」,看起來似有見地,其實就像一個人的腳跟沒踏在地面上一樣,是相當地空泛,不可信的。後來「浮光掠影」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的「浮光略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也用來特指文章言論的內容膚淺空泛;...
欲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目的的意念、願望。[例]許多人的欲望需求就像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眾人一心,堅固如城。[例]在當前外交情勢窘迫之際,國人更應抱持眾志成城的意念,突破困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