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35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歸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屬於。如:「榮耀歸於母親。」
2.趨向。如:「商討後,大家的意見歸於一致。」
歸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赴毀滅或一起走向死亡。如:「你這個做法無異是和對方同歸於盡。」《崇禎本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倘有一毫防備不周,勢必同歸於盡。」
歸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於和好。如:「經過一番對談溝通,雙方終於前嫌盡釋,言歸於好。」也作「言歸和好」、「言歸于好」。
歸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同歸於盡」。見「同歸於盡」條。01.唐.白居易〈策林三.議兵〉:「強之兵,先弱敵而後戰也,故百戰百勝焉;亡之兵,先自敗而後戰也。故勝與不勝,同歸於亡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詞: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G>向。如:「求助於人」、「問道於盲」。>到、至。如:「聲聞於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盼望。通「寧」。《說文解字.用部》:「甯,所願也。」如:「甯可」、「甯願」。《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穰穰復正直往甯。」唐.顏師古.注:「甯,願也。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栩栩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1>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2>與3>!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注解〕 (1) 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曾為蒙漆園吏,故亦稱為「蒙吏」、「蒙莊」、「蒙叟」。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同時。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追號為南華真人,稱其書為《南華經》。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 (2) 自喻適志:自快得意。喻,知曉。適志,適意、舒適。 (3)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同「歟」。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雙方為了爭奪天下,一直相持不下。後來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項羽所有;以西則歸於劉邦。後來劉邦聽從謀士張良和陳平的建議破壞約定,一方面率領軍隊攻打已經撤退的楚軍,一方面聯合其他將領的軍隊,將楚軍重重包圍在垓下。這時候的楚軍不但士兵死傷慘重,糧食也快用盡。夜裡,竟然從漢軍陣營中傳來楚地的歌謠,楚營士兵聽到故鄉的歌謠後,不禁想起因為連年南征北討,已經很久沒有回去的故鄉,而在營帳裡的項羽,聽到歌謠也吃驚地說:「難道漢軍已經佔領了楚地?不然為什麼漢軍裡的楚人會那麼多!」自認局勢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於是連夜帶著士兵突圍而去。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四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附著、歸於。如:「附屬」。《荀子.王制》:「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儀,則歸之卿相士大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