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1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寺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寺的通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其地是曹爽故宅,經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許。」《西遊記》第三六回:「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也稱為「寺廟」。
寺院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院學校或稱修院學院,是中世紀歐洲一種設於寺院內的教會學校。大概自六世紀中葉開始,男童所受的教育不是與教堂(cathedral)有關,就是與寺院有關。在主教座堂學校(cathedral school)中的教育,主要由主教(bishops)掌理,受教學生日後大多成為世俗的神職人員;在寺院學校中的教育,則主要由僧侶(monks)負責,受教學生以後也多半成為寺院中的僧侶。
  最早的寺院學校出現於四世紀時,起初係以宗教功能--也就是培育僧侶、手稿抄寫及書籍保存等需要為主;經過六世紀時聖本篤(Saint Benedict, 480~547)確立了寺院中生活及教育的模式後,至九世紀時,幾乎...
南北朝寺院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寺院教育,在中國教育史上略同於西方中世紀的寺院學校。緣佛教於東漢初年傳入中國,到魏晉時漸盛行小乘佛法;東晉南渡後,佛學開始影響中國上層學術界,當時僧侶竺法深、支道林等皆通〔周易〕、老莊之學,北方五胡君主如後趙石虎、石勒,後秦姚興等,均崇信佛法。至南北朝,佛學在中國成為上下信奉的大宗教,高僧道安、鳩摩羅什宏揚大乘佛法,重在宇宙論,以世界虛實名相有無為思辨之主題,與老、莊玄學相結合,南朝宋明帝、齊明帝、梁武帝、陳武帝等均為佛門弟子,梁武帝宮內華林園為君臣講經之所,京師內寺刹多達七百。北朝文成帝朝廷上下信佛,造石窟佛像立寺,至北魏孝明帝末年寺院多達三萬餘所。
  據〔隋志〕,三國...
西藏寺院壁畫中舞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遺跡。指西藏寺院壁畫中舞姿圖,保存於西藏地區一些喇嘛寺院之殿堂內,畫的內容表現佛教傳入中國的故事,畫中有大量的樂舞形象。例如;大昭寺內的《文成公主入藏圖》,有藏王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畫面,畫中刻有群眾歡歌起舞的景象,在《修建大昭寺慶典圖》中的歌舞景象則更具規模,畫中舞者已使用多種樂器,如碰鈴、鼓、橫笛、長鼓、胡琴、嗩吶、雲鑼等樂器伴奏,舞者扮成仙女,手持香爐,寶鏡和彩綢,這些舞者均上身半裸,下身穿著長褲且外罩短裙,肩披飄帶,這些舞姿呈現出唐朝樂舞的形象。不僅如此,有些舞姿圖也包含藏族民間傳統舞蹈,如在西藏布達拉宮的清代壁畫中的《亮寶節》,身穿僧侶服飾,手持鼓棒,身背負著大鼓,手臂一上一下...
王克芬《中國舞蹈史》。
西藏寺院佛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寺院佛學教育係指一九四九年前在西藏、青海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以宗教(喇嘛教)寺院為中心的民族宗教教育。當時「佛寺即學校,宗教即教育」;寺院有其獨特的教學制度。每個寺院都必須有一個以至幾個禮倉(即學院),禮倉主持人稱為「堪布」(即教師),下設格貴(亦稱掌堂,負責紀律、指導生活、督促學習),文澤(亦稱引經師,負責在經堂中引誦經典,執行儀規等)和一般執事僧侶。僧侶從小入寺後,先學習藏文拼音字母,背誦經師指定的經文。經過幾年的學習,能略識文字、熟練有關儀規和背誦經典後,大部分僧侶退出學經行列,轉入從事各種雜役性寺院勞動,少部分僧侶留下,編入預備性的班級學習〔堆禮〕,然後再由經師推薦轉入正式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家人居住的處所。如:「寺院」、「寺廟」、「佛寺」、「少林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圍牆內屋外的空地。如:「院子」、「庭院」、「後院」。
某些公共處所的名稱。如:「醫院」、「電影院」、「美容院」。
機關、單位。如:「立法院」、「行政院」、「高等法院」。
學院的簡稱。如:「大專院校」。
投桃報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程麟《此中人語.卷一.死禿》:「上海馮觀察處書記某,與寺院某僧相善,投桃報李,不啻忘形。」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安於所處的環境。《三俠五義》第六七回:「出家人隨遇而安,並無菴觀寺院,隨方居住。」《七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接物待人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也作「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繞。如:「拐彎抹角」。《醒世恆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縧》:「抹過林子,顯出一個大寺院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