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布袋戲 - 教育百科
ˋ
ˋ
ˋ
  • 漢語拼音 bù dài x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dài xì
解釋:
  1. 木偶頭部中空,下面綴上衣服,以手伸入操控表演的一種地方戲劇。布袋戲產生的時代,當在清朝康熙以後,傳入臺灣當在清朝中葉左右。臺灣布袋戲唱腔早期以南管為主,民國建立前後,也融入北管唱腔。演出舞臺不大,但雕刻十分精緻。
    【例】民間有句形容布袋戲戲偶的話說:「上臺活跳跳,下臺死翹翹。」 △掌中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布袋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dài xì
解釋:
用木頭刻成中空的人頭,下面綴上衣服,將手伸進去表演的一種地方木偶戲劇。大陸地區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及臺灣等地都有。也稱為「掌中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布袋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掌中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布袋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òo-tē-hì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掌中戲、布袋戲。是盛行於中國的閩南一帶及臺灣的木偶戲之一,因為木偶的身形如同布袋,又以手掌和五指操弄,所以又稱「掌中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布袋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布袋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