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瓦剌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wǎ l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 là
解釋:
元朝亡後所分出的一部落,約包括現今的新疆北部與蒙古西部。明英宗時,也先其部太師,屢寇明邊,英宗親征,至土木堡,竟被擄。後來也先自立為大元田盛可汗,據有大漠南北地,勢極強,至也先死而衰。清初,漠西蒙古分和碩特、杜爾伯特、準噶爾、土爾扈特四衛拉特(即瓦剌)。四部之中,以準噶爾最強,乾隆年間討平之。清代官書作「厄魯特」,也作「額魯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瓦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