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àng shè xì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放射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àng shè xìng |
解釋:
釷、鈾、鐳等的元素或其鹽類,能使密閉暗箱中的攝影底片感光,並能使周圍空氣變成導電體,此種特性稱為「放射性」。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放射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radioactivity |
日期: | 1984年 |
出處: | 保健物理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某些核種的性質,自行發射粒子或γ輻射,或隨電子捕獲而發射X輻射,或經歷自發分裂。放射性為放射活性的簡稱。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放射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