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歷山大詩體 - 教育百科
亞 | |
歷 | |
山 | |
大 | |
詩 | |
體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lexandrine |
作者: | 謝庭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學名詞。它是以十二個音節為一行的詩體,以每第二個音節為一重音(抑揚格六音步詩行,iambic hexameter),為法國新古典主義的悲劇作家所喜愛。二十世紀美國詩人及劇作家羅勃洛威爾(Robert Lowell, 1917-77)在翻譯法國劇作家拉辛(Racine)的《菲德拉》(Phedre, 1960)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詩體不可能譯成英文詩作,但譯本偶而仍可以看到譯成亞歷山大詩體規格的作品。菲德拉:我幽暗的沮喪來自於我地獄般的世界。Phaedra: My gloomy frenzy from the world my hell. |
|
參照: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亞歷山大詩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