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伊勢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se Odori
作者: 吳明月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民俗舞蹈,因伊勢信仰而起,為送神的團體舞。伊勢神宮原屬天皇一人專有,但自古至今,一生至少到伊勢神宮參拜一次,是日本一般百姓抱持的信念,也有許多人組團參拜,但途中有許多關卡,阻礙重重。天文年間,伊勢地方官為祈求病體康復,而撤除領地內的關卡,參拜神宮的人急遽增加,伊勢信仰也開始普遍化。慶長十九年(1614)八月九日狂風大作,雷聲齊鳴,盛傳伊勢大神顯靈,並有敬獻法樂之舞的神喻傳出,村人於是傾全力表演最美的送神風流踊,並開始參拜神宮,逐漸延至京都、大阪以及關東諸國,第二年元和元年(1615)並延至內陸偏遠之地。伊勢踊之名,在文明年間的記載上可見,今天地方上的盆踊,有許多伊勢踊的東西殘存。
參照: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伊勢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