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歐圖洛克侶爾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el O´tulloch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源自古老蘇格蘭的4/4拍子侶爾舞。蓋爾語稱之為Ruidhle Thulaichean,是一種環型的舞蹈形式。侶爾舞(Reel)本由四人侶爾舞(Foursome Reel)轉變而成;通常是接續在史塔斯培舞(Strathspey)之後跳;然後,接著則跳胡拉圈舞(Hullachan)。有人認為此舞在德國即為德國人熟知的蘇格蘭舞(Der Schottische),並以此名稱出現於美洲大陸;爾後,在美國另轉型為攫伴舞(Stealing Dance)或泰格舞(Tag);現今甚至被輕率易名為「抱歉啦!」(Excuse Me!),因為這是每次交換舞伴時要說的話。十九世紀現身的莎底士舞(Schottische)比較起來類似奧地利的蘭德勒舞(Landler)而非蘇格蘭式的舞蹈。八人侶爾舞(Eightsome Reel)是屬現代型;而胡拉圈則與愛爾蘭的Hoolighan及布列敦(Breton)的Khorrigan相似。歐圖洛克侶爾舞使用英國風笛伴奏。另有類似的Tullochgorm,有時稱作Reel O´Tullochgorm則被認為是高地飛躍舞(Highland Fling)的早期形式。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歐圖洛克侶爾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